Quantcast
Channel: 學術-藝術-電子文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11

陕西考古文献目录

$
0
0
陕西考古文献目录

一发掘简报
综述
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1951年春季陕西考古调查工作简报》,《科学通报》2卷9期;
考古研究所陕西调查发掘队:《沣镐一带考古调查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创刊号
吴汝祚等:《宝鸡和西安附近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5年2期
茹士安等:《西安地区考古工作中的发现》,《考古》1955年3期
何汉南:《陕西兴平仪空乡附近发现古墓、古遗址》,《考古》1956年3期
马建熙:《陕西耀县战国、西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3期
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陕西渭水流域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11期
陕西考古所泾水队:《陕西邠县下孟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1期
陕西考古所渭水队:《陕西凤翔、兴平两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3期
陕西考古所汉水队:《陕西安康专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3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水队:《陕西泾水上游调查》,《考古》1962年6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户县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1962年6期
陕西省文管会:《统万城城址勘测记》,《考古》1981年3期
陕西省商洛地区图书馆:《陕西洛河上游两处遗址的试掘》,《考古》1983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武功发掘队:《陕西武功县新石器时代及西周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5期
徐信印:《陕西安康发现古代窖藏钱币》,《考古》1987年12期
赵从苍:《陕西凤翔南干河出土战国、汉代窖藏青铜器》,《考古》1989年11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市谭家村春秋及唐代墓》,《考古》1991年5期
翟春玲:《陕西青龙寺佛教造像碑》,《考古》1992年7期
董雍斌:《陕西商州市庾原遗址调查》,《考古》1995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等:《陕西麟游县东川寺、白家河、石鼓峡的佛教遗迹》,《考古》1996年1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宝鸡市高家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4期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等:《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考古》2006年10期
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华县报告编写组:《华县、渭南古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学报》1980年3期
夏振英:《西岳华山古庙调查》,《考古学集刊》第5集
旧石器时代
林生:《蓝田猿人的发现》,《考古》1964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陕西宜川县龙王辿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7年7期
戴尔俭等:《蓝田旧石器的新材料和蓝田猿人文化》,《考古学报》1973年2期
高星:《陕西大荔育红河村旧石器地点》,《考古学报》1990年2期

新石器时代
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西安半坡》,《考古》1955年3期
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工作队:《西安半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56年2期
田野:《南殿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考古》1956年5期
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工作队:《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56年6期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队:《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2 期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队:《陕西华县柳子镇第二次发掘主要收获》,《考古》1959年11期
考古研究所渭水调查发掘队:《宝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60年2期
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陕西华县横阵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9期
陕西省考古所:《陕西西乡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1年7期
张彦煌:《浐灞两河沿岸的古文化遗址》,《考古》1961年11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水队:《陕西西乡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九六一年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6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水队:《陕西邠县下孟村仰韶文化遗址续倔简报》,《考古》1962年6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水队:《陕西汉中专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2年6期
李仰松:《陕西临潼康桥义和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考古》1965年9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1972年春临潼姜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3年3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1971年半坡遗址发掘简记》,《考古》1973年3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陕西武功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5年2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75年5期
戴应新:《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77年3期
唐金裕等:《陕西城固县莲花池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7年5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队:《一九七七年宝鸡北首岭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2期
冯其庸等:《陕西长安县王曲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81年1期
陕西省商洛地区图书馆:《陕西洛河上游两处遗址的试掘》,《考古》1983年1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临潼白家和渭南白庙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3期
李启良:《陕西安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功发掘队:《1981-1982年陕西武功县赵家来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83年7期
临潼县博物馆:《陕西庞崖马陵俩遗址的出土文物》,《考古》1984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南城子遗址的发掘》,《考古》1984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陕西临潼白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六队:《陕西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9期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陕西扶风县案板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87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陕西蓝田泄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陕西子长县栾家坪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91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考古调查发掘队:《渭水流域仰韶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1年11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等:《陕西省宝鸡市福林堡遗址1985年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8期
吕智荣:《陕西靖边县安子梁、榆林县白兴庄等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2期
啸鸣等:《陕西宝鸡北首岭又发现仰韶文化墓葬》,《考古》1994年3期
安康地区博物馆:《1987-1989年陕西安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94年6期
临潼县博物馆:《陕西临潼县骊山西麓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6年12期
安志敏等:《陕西朝邑大荔沙苑地区的石器时代遗存》,《考古学报》1957年3期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82级实习队:《宝鸡石嘴头东区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2期。
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华县、渭南古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学报》1980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六队:《陕西蓝田泄湖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4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临潼白家遗址调查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3年2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工作队:《西安米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通讯》1956年6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临潼康家遗址第一、二次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5年1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陕西西乡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首次发掘》《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渭南北刘新石器早期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商洛地区图书馆:《陕西商县紫荆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3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北考古队:《陕西绥德小官道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3年5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铜川李家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与文物》1984年1期
雍城考古队:《陕西凤翔大辛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1期。
郑洪春、穆海亭:《陕西长安县花园村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发掘》,《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合刊。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队:《陕西南郑龙岗寺发现的“前仰韶”遗存》《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省临潼县康家遗址1987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陕西铜川吕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3年6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临潼零口遗址第二期遗存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9年6期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八一级实习队:《陕西扶风案板遗址1984年试掘的主要收获》,《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2期。
历史学考古专业77级实习队:《陕西华县梓里村发掘简报》,《西北大学学报》1982年3期。
王炜林:《瓦窑沟史前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1995年5月21日
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陕西铜川吕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学集刊》第2集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歧山双庵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4辑,198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西关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学集刊》第6集

夏商周时期
张子波:《西安半坡发现战国以来的墓群》,《考古》1957年1期
林直寸:《陕西扶风黄堆乡发现周瓦》,《考古》1958年9期
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55-1957年陕西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10期
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分队:《陕西华阴岳镇战国古城勘查记》,《考古》1959年11期
赵学谦:《集岐山发现的三件青铜器》,《考古》1959年11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岐山、扶风周墓清理记》,《考古》1960年8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60年秋陕西长安张家坡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1期
陕西省考古所凤翔发掘队:《陕西凤翔南古城村遗址试掘记》,《考古》1962年9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考古队:《1961-1962年陕西长安沣东试掘简报》,《考古》1963年8期
梁星彭等:《陕西长安、扶风出土的几件青铜器》,《考古》1963年8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发掘队:《陕西宝鸡福临堡东周墓葬发掘记》,《考古》1963年10期
赵学谦:《陕西宝鸡、扶风出土的几件青铜器》,《考古》1963年10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扶风、岐山周代遗址和墓葬调查发掘报告》,《考古》1963年12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长安沣西张家坡西周遗址的发掘》,《考古》1964年9期
戴忠贤:《记陕西华县一处西周遗址》,《考古》1965年3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考古队:《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清理简报》,《考古》1965年9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长安新旺村、马王村出土的西周铜器》,《考古》1974年1期
陕西省博物馆等:《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葬》,《考古》1976年1期
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葬》,《考古》1977年1期
宝鸡市博物馆等:《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考古》1978年5期
吴镇烽等:《陕西永寿、蓝田出土西周青铜器》,《考古》1979年2期
宝鸡市博物馆等:《陕西宝鸡市茹家庄东周墓葬》,《考古》1979年5期
王光永:《宝鸡市渭滨区姜城堡东周墓葬》,《考古》1979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扶风考古队:《一九六二年扶风齐家村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1期
唐金裕等:《陕西省城固县出土殷商铜器整理简报》,《考古》1980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大荔魏长城勘查记》,《考古》1980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沣西发掘队:《1976-1978年长安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81年1期
铜川市文化馆:《陕西铜川发现商周青铜器》,《考古》1981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县辛旺村新出西周铜鼎》,《考古》1983年3期
高雪:《陕西清涧县又发现商代青铜器》,《考古》1984年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长安沣西早周墓葬发掘记略》,《考古》1984年9期
赵永福:《1961-1962年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9期
刘宝爱:《宝鸡发现辛店文化陶器》,《考古》1985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79-1981年长安沣西、沣东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3期
赵丛苍:《陕西凤翔发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窖藏》,《考古》1986年4期
尚友德等:《陕西铜川市清理一座西周墓》,《考古》1986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84年沣西大原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984-1985年沣西西周遗址、墓葬发掘报告》,《考古》1987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考古》1987年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功发掘队:《1982-1983年陕西武功黄家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84年长安普渡村西周墓葬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9期
吴兰:《陕北发现商周青铜器》,《考古》1988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六队:《陕西蓝田泄湖战国墓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6期
王子今等:《陕西丹凤商邑遗址》,《考古》1989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6期
麟游县博物馆:《陕西省麟游县出土商周青铜器》,《考古》1990年10期
齐鸿浩等:《陕西澄城县、黄龙县交界处战国魏长城》,《考古》1991年3期
勉县博物馆:《陕西勉县发现巴式青铜剑》,《考古》1992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陕西长安县沣西新旺村西周制骨作坊遗址》,《考古》1992年11期
北京大学考古系:《陕西扶风壹家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1987、1991年陕西长安张家坡的发掘》,《考古》1994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1992年沣西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
苟宝平:《陕西城固县征集的商代铜戈》,《考古》1996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流域考古调查发掘队:《陕西渭水流域西周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6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功发掘队:《陕西武功赵家来东周时期的秦墓》,《考古》1996年12期
罗西章:《陕西周原新出土的青铜器》,《考古》1999年4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彬县、淳化等县商周时期遗址调查》,《考古》2001年9期
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度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9期
徐良高等:《陕西扶风云塘西周建筑基址的初步认识》,《考古》2002年9期
周原考古队:《陕西周原遗址发现西周墓葬与铸铜遗址》,《考古》2004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陕西长安县沣西大原村西周墓葬》,《考古》2004年9期
陕西省商洛地区考古队:《陕西山阳县鹃岭战国墓葬》,《考古》2005年2期
商鞅封邑考古队:《陕西丹凤县秦商邑遗址》,《考古》2006年3期
秦建明等:《陕西泾阳县秦郑国渠首拦河坝工程遗址调查》,《考古》2006年4期呵呵呵呵红红火火呵呵呵呵红红火火
石兴邦:《长安普渡村西周墓发掘记》,《田野考古报告》第8册
俞伟超:《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3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普渡村西周墓的发掘》,《考古学报》1957年3期
金学山:《西安半坡的战国墓葬》,《考古学报》1957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陕西彬县断泾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9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0年2期
绥德县博物馆:《陕西绥德发现和收藏的商代青铜器》,《考古学集刊》第2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陕西长武碾子破先周文化遗迹发掘记略》,《考古学集刊》第6集
刘士莪:《关于西安老牛坡商代建筑夯土基址的讨论》,《考古学集刊》第15集
周原考古队:《陕西周原七星河流域2002年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4期
秦汉
陈直:《石渠阁王莽钱的背面范》,《考古》1955年2期
俞伟超:《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考古》1956年5期
雒忠如:《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57年4期
雒忠如:《西安西郊发现汉代建筑基址》,《考古》1957年6期
王仲殊:《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考古》1958年4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环城马路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58年7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长安洪庆村亲汉墓第二次发掘简记》,《考古》1959年12期
考古研究所汉城发掘队:《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7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韩城芝川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考古》1961年3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东汉墓》,《考古》1961年8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考古》1962年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秦始皇陵调查简报》,《考古》1962年8期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三桥镇高窑村出土的西汉铜器群》,《考古》1963年2期
程学华:《西安市东郊汉墓中发现的带字陶仓》,《考古》1963年4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凤翔队:《秦都雍城遗址勘查》,《考古》1963年8期
陈直:《关于西安三桥高窑村西汉铜器铭文的几点意见》,《考古》1963年8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兴平县茂陵勘查》,《考古》1964年2期
唐金裕:《西安市北郊汉代砖瓦窑址》,《考古》1964年4期
韩伟等:《陕西蓝田发现罕见的文物》,《考古》1964年6期
临潼县文化馆:《陕西临潼发现秦墓》,《考古》1965年5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宝鸡阳平镇秦家沟村秦墓发掘记》,《考古》1965年7期
陕西省博物馆等:《长安窝头寨汉代钱范遗址调查》,《考古》1972年5期
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市近年发现的一批秦汉遗物》,《考古》1973年3期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勘查小组:《秦都咸阳故城遗址发现的窑址和铜器》,《考古》1974年1期
朱捷元等:《陕西长安县小苏村出土的铜建筑构件》,《考古》1975年2期
宝鸡市博物馆等:《陕西省千阳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3期
宝鸡市博物馆等:《千阳县西汉墓中出土算筹》,《考古》1976年2期
凤翔县文化馆等:《凤翔先秦宫殿试掘及其铜质建筑构件》,《考古》1976年2期
王学理等:《西安任家坡汉陵丛葬坑的发掘》,《考古》1976年2期
罗西章:《扶风姜塬发现汉代外国铭文铅饼》,《考古》1976年4期
考古研究所资料室:《西安汉城故址出土一批带铭文的铅饼》,《考古》1977年4期
兴平县文化馆等:《陕西兴平汉墓出土的铜漏壶》,《考古》1978年1期
蔡永华:《解放后西安附近发现的西汉、新莽钱范》,《考古》1978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考古》1978年4期
咸阳市博物馆:《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考古》1979年2期
戴应新:《陕北清涧、米脂、佳县出土古代铜器》,《考古》1980年1期
王丕忠等:《咸阳市发现的麟趾金和马蹄金》,《考古》1980年4期
咸阳市博物馆:《汉安陵的勘查及其陪葬墓中的彩绘陶俑》,《考古》1981年5期
陕西省文管会、澄城县文化馆联合发掘队:《陕西坡头村西汉铸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2年1期
咸阳市文管会等:《咸阳市空心砖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82年3期
戴应新等:《陕西绥德县延家岔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83年3期
淳化县文化馆:《陕西淳化县出土汉代陶棺》,《考古》1983年9期
淳化县文化馆:《陕西淳化县出土汉代铜镜》,《考古》1983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陵工作队:《1982-1983年西汉杜陵的考古工作收获》,《考古》1984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发现西汉窖藏铜器》,《考古》1985年5期
郭清华:《陕西勉县老道寺汉墓》,《考古》1985年5期
赵丛苍:《陕西凤翔西河发现汉代青铜器窖藏》,《考古》1985年8期
姚生民:《陕西淳化县出土汉代铜量器》,《考古》1985年11期
绥德县博物馆:《陕西绥德县发现汉画像石墓》,《考古》1986年1期
徐信印等:《陕西安康近年发现的几处画像砖》,《考古》1987年3期
阎宏斌:《宝鸡出土一件西汉“一斗一升”铜鼎》,《考古》1987年8期
吴兰等:《陕西米脂县官庄东汉画像石墓》,《考古》1987年11期
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谭家村四号汉墓》,《考古》1987年12期
商洛地区文管会:《陕西商县西涧发现汉墓》,《考古》1988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1期
齐鸿浩:《陕西黄龙县梁家山砖厂汉墓》,《考古》1989年3期
李林:《陕西绥德延家岔二号画像石墓》,《考古》1990年2期
姚生民:《陕西淳化县下常社秦汉遗址》,《考古》1990年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1期
林泊:《秦东陵出土的部分陶文》,《考古》1991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陵工作队:《1984-1985年西汉宣帝杜陵的考古工作收获》,《考古》1991年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8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二号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8期
姬乃军:《陕西志丹县永宁乡发现秦直道行宫遗址》,《考古》1992年10期
林泊:《陕西临潼汉新丰遗址调查》,《考古》1993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四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11期
林泊:《陕西临潼县新出土几枚汉代印章》,《考古》1993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3-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1992年汉长安城铸铁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9期
杨宏明等:《陕西安塞县王家湾发现汉墓》,《考古》1995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西南角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6年3期
姬乃军:《陕西富县秦“上郡塞”长城踏察》,《考古》1996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北宫的勘探及其南面砖瓦窑的发掘》,《考古》1996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1996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7期
赵丛苍等:《陕西眉县成山宫城址的调查》,《考古》1998年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汉长安城桂
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中日联合考古队:《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B区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1期
始皇陵考古队:《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考古》2001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中日联合考古队:《汉长安城桂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汉长安城桂宫四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1期
林泊:《陕西骊山小型秦墓祭位坑的勘查》,《考古》2002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西安北郊龙首村西汉墓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5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西安秦始皇陵园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2年7期
刘振东:《汉长安城新发现六座窑址》,《考古》2002年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排水管道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市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4年4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陕西凤翔县长青西汉汧河码头仓储建筑遗址》,《考古》2005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发现凌室遗址》,《考古》2005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市上林苑遗址一号、二号建筑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考古》2006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考古》2006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市上林苑遗址三号建筑及五号建筑排水管道遗迹的发掘》,《考古》2007年3期
王维坤等:《西安市西北大学校园发现一座汉墓》,《考古》2007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市上林苑遗址六号建筑的勘探和试掘》,《考古》2007年11期
唐金裕:《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栎阳发掘队:《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考古学报》1985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唐城队:《西安北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1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队:《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4年1期
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陕西紫阳白马石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5年2期
李林:《陕西绥德县黄家塔汉代画像石墓群》,《考古学集刊》第14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掘》,《考古学报》2001年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1期
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考古学报》2005年2期
阿房宫考古工作队:《上林苑四号建筑遗址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7年3期
南北朝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南郊长坡村北朝墓的发掘》,《考古》1959年6期
张子波:《陕西咸阳发现北朝是辟邪》,《考古》1960年5期
梁星彭:《陕西扶风县崇正镇发现古城》,《考古》1963年4期
任树民:《陕西白水县发现“晋归义羌王”印》,《考古》1991年3期
刘少敏等:《陕西岐山出土西晋官印》,《考古》1994年5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考古》2004年7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市文林小区前秦朱氏家族墓的发掘》,《考古》2005年4期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头道塬十六国墓葬》,《考古》2005年6期
隋唐五代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东郊唐墓清理记》,《考古》1956年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郭家滩唐墓清理简报》,《考古》1956年6期
张正龄:《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考古》1957年5期
马得志等:《西安郊区三个唐墓的发掘简报》,《考古》1958年1期
马得志:《唐大明宫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6期
唐金裕:《西安郊区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9期
马得志:《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考古》1959年10期
陕西考古所唐墓工作组:《西安东郊唐苏思勖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1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3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发掘》,《考古》1961年5期
马得志:《1959-1960年唐大明宫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7期
唐金裕:《西安市西郊唐代砖瓦窑址》,《考古》1961年9期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咸阳唐苏君墓发掘》,《考古》1963年9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记略》,《考古》1963年1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青龙寺遗址踏察记略》,《考古》1964年7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发现晚唐祆教的汉、婆罗钵文合璧墓志》,《考古》1964年9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市西窑头村唐墓清理记》,《考古》1965年8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唐代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1期
朱捷元等:《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1974年2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唐青龙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5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唐阿史那忠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2期
富平县文化馆等:《唐李凤墓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5期
陕西省文管会等:《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考古》1978年3期
卢建国:《陕西铜川唐玉华宫遗址调查》,《考古》1978年6期
马得志:《唐长安城发掘新收获》,《考古》1987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长安皇城含光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5期
李健超:《隋唐长安城实际寺遗址出土文物》,《考古》1988年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陕西唐大明宫含耀门遗址发掘记》,《考古》1988年11期
耀州窑博物馆:《陕西铜川黄堡耀州窑遗址发现五代“官”款青瓷》,《考古》1989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长安城安定坊发掘记》,《考古》1989年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长安西明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1期
陈安立等:《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墓》,《考古》1991年3期
常青:《陕西麟游慈善寺石窟的初步研究》,《考古》1992年10期
张连喜:《西安出土一尊北周石雕佛像》,《考古》1995年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陕西麟游县麟游桥佛教摩崖造像》,《考古》1995年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的发掘》,《考古》1995年12期
王昌富等:《陕西商州市发现唐代墓葬群》,《考古》1996年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等:《陕西麟游县慈善寺南崖佛龛与《敬福经》的调查》,《考古》1997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陕西西安唐长安城圜丘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文化财研究所奈良文化财研究所联合考古
队:《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考古新收获》,《考古》2003年11期
同上:《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11期
同上:《西安唐大明宫太液池南岸遗址发现大型廊庑建筑遗存》,《考古》2004年9
同上:《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掖池遗址新发现》,《考古》2005年12期
同上:《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考古》2005年7期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西安唐长安城太平坊隋唐时期遗迹的清理》,《考古》2005年9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小雁塔东院出土唐荐福寺遗物》,《考古》2006年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的发掘》,《考古》2006年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西安市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以南的考古新发现》,《考古》2007年9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考古学报》1958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安唐城队:《唐长安青龙寺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1995-1996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7年3期
刘庆柱等:《陕西唐陵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第5集
宋及以后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四府井村明安僖王墓清理简报》,《考古》1956年5期
雷文汉:《西安西郊发现元代小型土室墓》,《考古》1957年1期
陕西考古所泾水队:《陕西铜川宋代窑址》,《考古》1959年12期
马得志:《西安元代安西王府勘查记》,《考古》1960年5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商县金陵寺宋僧人墓清理简报》,《考古》1960年6期
李子春:《明末一件有关物价的史料》,《考古》1960年10期
王玉清:《陕西汉中市王道池村宋墓清理》,《考古》1965年10期
刘占成:《陕西浦城县延兴村发现宋代铜镜》,《考古》1985年3期
高雪:《《陕西清涧县发现一件宋代瓷枕》,《考古》1987年3期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陕西铜川陈炉镇发现元代窖藏》,《考古》1988年6期
林培民等:《陕西扶风县出土明代《重修法门寺大乘殿记》碑》,《考古》1997年4期
陕西省铜川市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市发现耀州窑纪年陶范》,《考古》2003年2期
二考古学综论
考古学专刊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科学出版社,1959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科学出版社,1963年
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陕西出版社,1979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
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文物出版社,1983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龙岗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等:《宝鸡福临堡》,文物出版社,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临潼白家村》巴蜀书社,1994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陕南考古报告集》三秦出版社,1994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
--------------------
王家广:《耀州瓷、窑分析研究》,《考古》1962年6期
梁星彭:《从郑家坡遗址谈地层学在考古分期断代研究中对于类型学的主导作用》,《考古》1998年4期
苏秉琦等:《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考古》1956年2期
黄展岳:《中国西安、洛阳汉唐帝陵的调查与发掘》,《考古》1981年6期
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概说》,《考古》1982年5期
杨爱国:《先秦两汉时期陵墓防盗设施略论》,《考古》1995年5期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考古》2000年7期
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考古》2000年7期
三考古学分论
旧石器时代
张宏彦等:《陕西洛南县龙牙洞遗址石制品的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古》2001年11期
王社江等:《洛南盆地旧石器早期遗址聚落形态解析》,《考古》2006年4期
新石器时代
巩启明:《试论老官台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
魏京武:《李家村·老官台·裴李岗》《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
石兴邦:《前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中国考古学研究》(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
巩启明:《陕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与研究》,《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合刊;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案板遗址仰韶时期大型房址的发掘》,《文物》1996年6期。
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南殿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史前研究》1984年1期。
高强:《姜寨史前居民图腾初探》,《史前研究》1984年1期。
萧兵:《略论西安半坡等地发现的“割体葬仪”》,《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严文明:《横阵墓地试析》,《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朱乃诚:《元君庙仰韶墓地的研究》,《考古学集刊》(9)。
张忠培:《史家村墓地的研究》,《考古学报》1981年2期;《中国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陈雍:《姜寨聚落再检讨》,《华夏考古》1996年4期。
李新伟、贾笑冰:《探讨姜寨一期聚落的重新分组》,《考古》1995年9期。
严文明:《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赵春青:《姜寨一期墓地初探》,《考古》1996年9期。
张忠培:《元君庙墓地反映的社会组织》,《中国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邵望平:《横阵仰韶文化墓地的性质与葬俗》
李文杰:《华阴横阵母系氏族墓地剖析》,《考古》1976年3期。
张忠培:《关于根据半坡类型的埋葬制度探讨仰韶文化社会制度的问题商榷》,《考古》1962年7期;
袁广阔:《试析姜寨出土的一幅彩陶图案--兼谈半坡类型鱼纹消失的原因》,《中原文物》,
王仁湘:《论渭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考古》1989年1期。
梁星彭:《试论陕西庙底沟二期文化》,《考古学报》1987年4期。
张忠培:《客省庄文化及其相关诸问题》,《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巩启明:《关于客省庄文化的若干问题》载《中国原始文化论集,――纪念尹达八十诞辰》,文物出版社,1989年。
张瑞玲:《试论渭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学集刊》第4集
张宏彦:《渭水流域老官台文化分期与类型研究》,《考古学报》2007年2期
老武:《关于西安半坡人面形彩陶花纹形象的商榷》,《考古》1956年6期
石兴邦:《“关于西安半坡人面形彩陶花纹形象的商榷”读后》,《考古》1959年6期
刘敦愿:《再论半坡人面形彩陶花纹》,《考古》1957年5期
夏之乾:《关于解释半坡类型墓葬制度的商榷》,《考古》1965年11期
吴加安等:《汉水流域和渭河流域“前仰韶”新石器文化的性质问题》,《考古》1984年11期
苏迎堂:《评《宝鸡北首岭》——兼说上层遗存的文化性质》,《考古》1985年2期
伊竺:《关于元君庙、史家村仰韶墓地的讨论》,《考古》1985年9期
王世和等:《论案板三期文化遗存》,《考古》1987年10期
吴加安:《李家村文化与渭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关系》,《考古》1990年7期
梁星彭:《再论北首岭下层类型的文化性质》,《考古》1992年12期
陈雍:《横阵排葬墓再检讨》,《考古》1994年10期
秦小丽:《试论客省庄文化的分期》,《考古》1995年3期
钱鹏耀:《关于半坡遗址的环壕与哨所》,《考古》1998年2期
钱耀鹏:《关于半坡聚落及其形态演变的考察》,《考古》1999年6期
孙祖初:《半坡文化再研究》,《考古学报》1998年4期
夏商周时期
石璋如:《传说中周都的实地考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册
刘军社:《渭水流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王巍等:《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考古学报》2000年3期
张天恩:《关中西部商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04年1期
胡谦盈:《丰镐地区诸水道的踏察——兼论周都丰镐的位置》,《考古》1963年4期
丁乙:《周原的建筑遗存和铜器窖藏》,《考古》1982年4期
张长寿:《记沣西新发现的兽面玉玦》,《考古》1987年5期
张长寿等:《西周时期的铜漆木器具》,《考古》1992年6期
张长寿:《西周的玉柄形器》,《考古》1994年6期
梁星彭:《张家坡西周洞室墓渊源与族属探讨》,《考古》1996年5期
陈平:《试论宝鸡益门二号墓短剑及有关问题》,《考古》1995年4期
郭沫若:《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考古学报》1962年1期


秦汉
段清波等:《秦始皇帝陵的外藏系统》,《考古》2003年11期
段清波:《秦始皇陵封土建筑探讨——兼释“中成观游”》,《考古》2006年5期
王仲殊等:《汉长安城考古50 周年笔谈》,《考古》2006年10期
刘振东等:《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考古》2006年10期
刘庆柱等:《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考古》2006年10期
刘庆柱等:《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虑》,《考古学报》2001年4期
王仲殊:《汉代物质文化略说》,《考古》1956年1期
许道岭等:《关于西安西郊发现的汉代建筑遗址是明堂或辟雍的讨论(两篇)》,《考古》1959年4期
曾庸:《西汉宫殿、官署的瓦当》,《考古》1959年12期
黄展岳:《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的位置及其有关问题》,《考古》1960年9期
陈直:《韩城汉扶荔宫遗址新出砖瓦考释》,《考古》1961年3期
黄展岳:《西安三桥镇高窑村西汉铜器群铭文补释》,《考古》1963年4期
陈直:《关于西安三桥高窑村西汉铜器铭文的几点意见》,《考古》1963年8期
王世仁:《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大土门遗址)原状的猜测》,《考古》1963年9期
杨鸿勋:《凤翔出土春秋秦宫铜构——金釭》,《考古》1976年2期
秦零:《关于始皇陵封土建筑问题》,《考古》1983年10期
曾青:《关于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考古》1987年1期
刘德增:《也谈汉代“黄肠题凑”葬制》,《考古》1987年4期
刘庆柱:《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榷》,《考古》1987年10期
黄展岳:《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考古》1989年3期
瓯燕:《始皇陵封土上建筑之探讨》,《考古》1991年2期
刘庆柱:《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考古》1992年7期
刘运勇:《再论西汉长安布局及形成原因》,《考古》1992年7期
刘庆柱:《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初论》,《考古》1995年12期
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考古》1996年10期
刘庆柱:《秦汉考古学五十年》,《考古》1999年9期
伊藤义教:《西安出土汉、婆合璧墓葬婆文语言学的试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隋唐五代
葛承雍:《对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契丹王墓志的解读》,《考古》2003年9期
王仲殊:《论唐长安城圜丘对日本交野圜丘的影响》,《考古》2004年10期
原田淑人:《长安所感》,《考古》1957年5期
马得志:《唐代长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鎏金茶托子》,《考古》1959年12期
陈明达:《读“唐长安大明宫”后》,《考古》1960年3期
郭湖生:《麟德殿遗址的意义和初步分析》,《考古》1961年11期
沈年润:《关于唐文宗大和年号的管见》,《考古》1962年2期
刘致平等:《麟德殿复原的初步研究》,《考古》1963年7期
郭义孚:《含元殿外观复原》,《考古》1963年10期
卢兆荫:《关于西安北郊所出唐代金华银盘》,《考古》1964年3期
傅熹年:《唐长安明德门原状的探讨》,《考古》1977年6期
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6期
马得志等:《关于唐长安东宫范围问题的研讨》,《考古》1978年1期
段鹏琦:《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金银器小议》,《考古》1980年6期
马得志:《唐代长安与洛阳》,《考古》1982年6期
徐苹芳:《唐代两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考古》1982年6期
卢兆荫:《从考古发现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考古》1983年1期
沧清:《略谈隋唐时期的官仓制度》,《考古》1984年4期
保全:《从几佟碑石看荐福寺、小雁塔的变迁和整修》,《考古》1985年1期
昭陵博物馆:《唐昭陵长乐公主墓》,《考古》1989年1期、
卢兆荫:《关于法门寺地宫金银器的若干问题》,《考古》1990年7期
齐东方:《略论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墓》,《考古》1990年9期
张十庆:《麟德殿“三面”说试析》,《考古》1992年5期
秦建明:《唐兴庆宫勤政务本楼位置考》,《考古》1994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关于唐含元殿遗址发掘资料有关问题的说明》,《考古》1998年2期
吴永江:《唐兴庆宫六号遗址的探讨》,《考古》1998年6期
宿白:《西安地区唐壁画墓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
宋及以后
章巽:《西安元代“安西王府”的创建年代》,《考古》1960年7期

四科技考古
祁国琴:《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的分析》,《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8年。
吴家炎:《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骨骼鉴定报告》,《陕南考古报告集》,三秦出版社,1994年。
李有恒、韩德芬:《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类骨骼》,《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
周本雄:《白家村遗址动物遗骸鉴定报告》《临潼白家村》巴蜀书社,1994年。
袁靖等:《沣西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考古学报》2000年2期
刘建国:《陕西周原七星河流域考古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分析》,《考古》2006年3期
张雪莲、仇士华:《周原遗址云塘、齐镇建筑基址碳十四年代研究》,《考古》2004年4期
杜茀运等:《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出土部分铁器鉴定》,《考古学集刊》第3集
单暐等:《秦俑坑出土多彩俑颜料鉴定》,《考古学集刊》第4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11

Trending Articles